close

信息來源於四川新聞網 / Cited from .newssc.org/製圖司婉靖  @華西都市報:是高速發展後的慣性,儲存還是樓市黃金時代終結?仿佛是一場“擊鼓傳花”的遊戲,遊戲中的那朵花已傳向全產業鏈的另一端??房地產。然而,圍繞著十八屆三中全會後的樓市話題,逐漸成為業內外各界探討熱議的話題。雖  然 在 近 5000字的三中全會公報內容中,並未提及房產稅、房價、調控等相關房地產字眼,但關於三中全會的所有消息都會引發輿論聚焦,而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房地產調控政策的未來走勢,更是成為其中備受關注的對象:千呼萬喚的樓市調控“長效機制”能否如約而至?房地產限購政策是否會逐步取消?房產稅會不會大面積擴容?小產權房將走向何方?是否將允許集體土地入市……這一系列問題引發了業內外各界的猜想和解讀。  熟悉中國政治語境的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表達了他獨特的觀點,“不光要看提了什麼,沒有提什麼也能傳達有效的信息。”而地產大炮任志強則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公報沒有特別提及房地產,表明政府更多是做制度的頂層設計,“不提房地產才正常,我們房企也沒有這個預期希望政府會單獨提出來,只是希望看到進一步改革的思路。”政策層面調控“長效機制”將建立?  十八屆三中全會圍繞“市場”二字強調,要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在接受華西都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就房地產市場而言,三中全會之後,通過“增加供應改變供求關係,稅費手段改變市場需求結構”等市場化的調控手段會更加突出,市場化的手段在房地產市場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將更加明顯。  事實上,自1998年實行住房制度改革以後,房地產市場迎來了高速發展時期,但同時也帶來了房價上漲等一系列問題,2003-2013這十年間,政府雖先後多次對樓市進行調控,限購、限貸等政策頻出使得樓市行政性手段干預成常態。在這種情況下,人們開始考量調控政策的延續性,期待樓市能夠建立調控的長效機制。  “上個月,國家住建部等部門對多地樓市進行調研,收集相關信息,業內人士認為,房地產調控長效機制正在加快建立。”對此,北京大學教授、世界華人不動產學會第一副會長馮長春告訴記者,目前樓市長效機制尚處於研究階段,但僅是一個建議,不過建立房地產市場的長效機制已經形成一種共識,但這種共識與確定建立長效機制之間還有段距離。  從某個角度來講,如果樓市長效性調控機制在今年年底明年年初開始出台,那麼,當財稅體制、土地政策、金融體制等長效性格調控機制露出端倪之時,也就是限購政策逐步定向寬鬆,逐步退出樓市調控政策迷你倉時。市場層面房地產將迎來“鉑金十年”?  關於對中國地產發展的走向和趨勢,近日多數業內人士認為,如果把房產發展設想成四個十年:第一個十年是初創的十年;第二個十年是擴張的十年;第三個十年是精耕的十年;第四個十年是成熟的十年。目前,整個房地產行業正處於第三個階段,也就是大家公認為最精彩的“鉑金十年”。  1992-2002年,房地產粗放型發展的十年。正好處於房地產住房制度改革發展期,這個階段沒有按揭、房貸等市場交易的完整秩序,很少項目是通過完全正規的方式進行銷售的,然而很多動作都可以說是對房地產行業的一種創新;  2003-2012年,房地產規模化發展的十年。從某種角度上看,這十年也是快速發展的“黃金十年”。住房制度改革、高速城鎮化與中國經濟騰飛帶來的財富效應,已經促成了房地產市場逐步從起步走向成熟繁榮;  2013-2022年,房地產的“鉑金十年”。種種跡象表明,房地產未來十年最有機會的是城鎮化。十年之後,中國將有15個到20個一千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一方面是以大城市為核心的城市群的發展,另一方面是與鄉村接軌的城鎮的全面發展。住宅地產、商業地產、旅遊地產、養老地產、工業地產……整個行業將百花齊放,呈現出多業態發展趨勢。  再之後的第四個十年,房地產返璞歸真的十年。中國樓市也將會向更成熟的方向發展,已經形成一套完善的市場健康發展體制機制。企業層面被房企看好的“市場化”?  在五千多字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內容中,並未提及任何房地產字眼,對房企而言並未有直接的影響,但房企卻從中嗅到了某些信號。  仁�置地成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段光勳表示:“過去的文件當中,每一次提到宏觀,都避不開房地產政策,把調控變為解決房產市場問題的一個主要做法。而這一次涉及房地產上面,除了提出加快注重保障房建設以外,沒有提到更多的政策層面上的東西,這就是進步。”這也意味著會議上已經傳達出一個信息:政府抓保障房,市場做商品房。  而市場化改革方向,受訪的多家房企人士表示認同。“所有開發商都希望用市場化方式解決問題,走市場化道路不僅是對房地產行業,對整個經濟都是好事。”藍光地產成都公司負責任人認為,尤其是對嚴格按照市場規則辦事的大型房企而言是利好,辦事越規矩,規則越透明,政府尋租空間越小,房企拿地和經營的成本代價也越小。  “真正的市場化,就是政府不會過多參與開發商房子賣多少錢,什麼時候賣,分批推還是整體推出來,都是由企業自身決定,按照市場供需來決定投資計劃。”房企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判斷市場將更簡單,走市場化路線對企業自身而言無疑是一大利好。 華西都市報記者丁楠self storag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niddy4 的頭像
    miniddy4

    miniddy4的部落格

    miniddy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