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雙11」在眾多電商的合力推動下,迷你倉顯現一場幾近完美的消費盛宴。截止11月12日零點,天貓和淘寶「雙11」總成交額突破350億元,同比去年增長了83%。加上京東、蘇寧、易迅、唯品會等電商網站,成交額接近800億元,遠遠超過中國的日均零售總額。這個從2009年被創造出來的「購物狂歡節」,被李克強總理讚為「創造了一個消費時點」。從目前來看,這個消費時點,已經深深觸動了電商、傳統零售商、物流、乃至金融業的傳統涇渭分明的邊界。正如馬雲所說,「這是新經濟、新的商業模式對傳統商業模式的大戰!」。在這場激烈的商戰之中,全民的消費熱情被徹底點燃,也為中國政府擴內需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然而,硝煙過後,留下的不僅是消費者的喜悅和商家靚麗的銷售數據。這種狂歡式的消費模式、電商的盈利能力、傳統零售商與電商的競合關係等問題都陸續浮出水面。香港商報記者鄧明宇 質疑 1 急速膨脹快遞運力 全民狂歡消費節日行列的「雙11」,它創造的種種榮耀和光環已人盡皆知。但在光環耀眼的同時,其背後的一些遺留問題也開始引起業內質疑。 分析認為,今年「雙11」國內三通一達(申通、圓通、韻達、中通)四大快遞企業在11日承接的電商快件訂單量均超過1000萬件,創下歷史新高。而且快遞公司今年普遍吸取去年物流爆倉快遞變慢遞的教訓,今年都在物流配送上發力。加人、加車、加飛機成為了快遞公司在「雙11」的必備手段。如圓通速遞為迎接「雙11」到來的高峰,不僅將轉運中心進行改擴建,而且新增幾百台運輸車。 國家郵政局昨日公布的信息顯示,11月11日全天以淘寶網為代表的主要網商共產生快遞訂單約1.8億件,各快遞企業共處理6000多萬件快件,是去年「雙11」最高峰3500萬件的1.7倍。來自國家郵政局的消息稱,「雙11」期間多數快遞物流公司啟用了兼職人員,有些企業正式工和兼職工的比例甚至達到了2:8。 由於「雙11」狂歡帶來的物流系統「大考」,商務部副部長姜增偉昨日在全國商貿物流工作會議上提出,要從加強物流標準化、信息化建設,鼓勵專業化物流發展等6方面,促進中國商貿物流業的發展。 因此質疑者認為,雖然快遞業近年來一直保持著高速增長,但為了「雙11」而臨時增加的巨量運力,在「雙11」之後還能用到幾成? 質疑 2 資金壓力難以承受 有人對參與的小商家盈利能力也表示了質疑。他們認為,即使對於參加促銷的商家來說,參與也是件傷筋動骨的事。某電商巨頭就表示,為了「雙11」,小商家們從每年6月後就開始準備貨物,通常都要備貨兩倍。而真正能夠賣出去的也就1倍到1.2倍,其餘的貨物都銷不掉,這是一種浪費,同時也讓小賣家們面臨儲存倉大的資金壓力。 以本次「雙11」為例,數據顯示,富貴鳥品牌「雙11」的銷售目標是3000萬元,而備貨價值則達7000萬元。知名男裝柒牌的目標銷售額為5000萬,備貨則達2億元。如果說大型品牌尚能承擔這樣的存貨壓力,而對中小品牌來說,這無疑是巨大的壓力。 質疑 3 人造氛圍透支消費 有人認為,在電商與媒體乃至傳統零售商不得不配合的共同推動下,一個購物狂歡氣氛被人為營造出來,其中夾雜著太多非理性因素。消費者的錢包容量畢竟有限,在「雙11」這一天被刺激消費,實際上包含著一種透支。「雙11」花得多了,其它時間自然就少了。商家也是如此,本來可以平滑的銷售曲線上被人為地拱出一個高峰,節日過後,大部分電商網站流量下滑,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恢復。 甚至有批評者認為,推動今年「雙11」銷售業績的主因仍是低價。這不但強化了價格戰這種最低端的競爭方式,還誘發了盲目追求低價的消費者的非理性行為,使之買了大量本不需要的東西,一些商家趁機傾銷庫存積壓產品,少數網站則營造價格陷阱,此類醜聞並不罕見。 質疑 4 仍是阿里的獨角戲 分析認為,雖然今年京東和蘇寧等各大電商都開始熱捧「雙11」,但最後在盈利能力上,阿里巴巴集團在這場狂歡的消費盛宴中仍是唯一的主角。 根據與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的調研數據表明:今年「雙11」網購用戶計劃選擇網站中,天貓為86%、淘寶為81%、京東為52%、亞馬遜為21%、蘇寧易購為21%、1號店為19%、易迅為12%。數據顯示,在這場電商狂歡盛宴中,天貓成為唯一的穩贏家,其他電商平台依然在陪太子讀書。 有批評者表示,「現在看,從經濟收入上,最大的受益者可能只有馬雲,因為淘寶和天貓可盡享平台之益。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其它真正賣貨的電商網站以及商家,估計也就是在價格戰中賺個流水。」 質疑 5 誰是最後的贏家 未來零售業形態的前景是O2O,這已經是行業共識,然而,目前大家爭論的一個核心話題是:是傳統零售笑到最後,還是互聯網零售商笑到最後。傳統廠商的代表是蘇寧、國美、沃爾瑪等,互聯網零售商的代表則是淘寶、天貓、京東等互聯網廠商。 以蘇寧、國美為代表的傳統廠商正在通過互聯網技術武裝自己,從線下到線上進行突圍;而淘寶、天貓、京東則以線上的海量用戶為優勢,裹脅線下實體店進入自己的生態鏈。 電商企業向線下延伸、搭建完整銷售與體驗鏈,而傳統零售企業跨界向線上延展已成趨勢。「O2O模式」在推動電商行業商業模式升級的同時,也為傳統零售企業打通線上渠道。但究竟是蘇寧雲商模式「1+1>2」,還是天貓銀泰組合 「1+1」成為主流,目前仍難以預測。迷你倉最平
- Nov 13 Wed 2013 10:45
瘋狂雙11過後冷思考 能否有效撬動內需待觀察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