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銀行向上海市授出巨大信貸額度,新蒲崗迷你倉像一隻戳破窗戶紙的手指,點出內地新動態,顯示經濟打響了保底戰。表面上看不到「四萬億」當年,中央登高一呼的姿態,反而是上頭低調、下頭亢奮,一個地方政府主導的投資熱潮,行將悄然掩至。找得到的說法,是發改委強調「下半年要保持合理的投資增長」,有這支令箭,地方怎會不聞風而動,鐵(路)公(路)基(建)再加棚戶區改造項目蓄勢冒起。下頭自發的鐵公基項目紛紛出籠,想頭頓見不小,一場持久的宏觀調控,地方慣常的投資衝動壓抑既久,有了重獲釋放的機會,難免立心鼓勁大幹一場。媒體披露,某中部大省下半年三千多個「億元項目」開工,全年投資總量突破二萬億元。窺斑見豹,動起來的不是少數幾個省市,一省已如許大手筆,想想一旦全國匯總地方的投資額,當年「四萬億」豈不是小巫而已?這是不是地方亂來?不是。譬如,早前中央已把建設城際鐵路權力下放地方,省政府打算建城際鐵路,只要搞清楚兩件事:一是如何便於納入全國鐵路網,二是如何能夠搞到錢,後者是當中最緊要的。地方搞妥這兩條,中央就已不再是阻力。現時各省有名目的項目讓人看花眼,不失時效地擺上日程,難道啟動項目的錢路都打通了嗎?這個疑問的關鍵在於,中央放手地方大上項目之際,眾所周知,「四萬億」當年的債務後遺尚未清理乾淨,不少地方還在過�「債�債」的日mini storage,何以即可豪爽上項目?莫非有中央撐住,幫手擺平債務?更堪傾向的猜測是,地方項目會以發債融資主打,再配以銀行信貸。事實上,目前放手地方上項目,不但是保增長的需要,也可能是銀行持續經營的需要。內地銀行信貸去路,本以房地產為主,但宏觀調控截斷了這條去路,銀行大玩理財產品、信託產品,業務尚且無憂,當監管當局整頓理財產品、信託產品後,銀行業務突然收窄,持續經營就有問題。這種狀況不可持久,地方啟動項目能創造信貸需求,可紓銀行業務閉塞,恐是今次上項目不宣言表的動機之一。另一個疑問是,如此大規模放手上項目,是否暗示為了保增長,只好暫時放低調結構進程。由此引出兩方面猜測,一方面經濟下行的預期後果,超出了內地可承受的範圍,必要調結構進程向保增長讓路;或者,另一方面經濟下行制約了諸多基本面,調結構根本就舉步維艱。正是基於此,當局只好放棄不理會經濟低速增長,專注於調結構的不合理設計決策,重返在發展中調結構的思維。如果說,在一番改革雄心的頂層設計下,原本構思盡快調結構,並迅速轉型踏上持續發展之路,但未幾當局發現,中國經濟這隻大船,在急速航行後未經有效減速,要來個急轉彎掉頭談何容易。但是一旦放開投資帶動經濟,其風險亦不言而喻,那種一窩蜂地上項目,鬧出貪污浪費風氣盛行,加深產能過剩局面的惡果,是否可控無疑深存疑問。self storage
- Aug 14 Wed 2013 16:33
地方重啟投資 鐵公基勢踩油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