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交通大會戰”的號角已經吹響,迷你倉南粵大地交通建設快馬加鞭。剛剛過去的2013年,在廣袤無垠的南粵大地上,廣東迎來了“交通大會戰”的豐收“第一季”:新開通的7個項目200公里的高速公路穿越崇山跨越江河,為南粵的經濟發展再添動脈;珠海、虎門跨入了億噸大港的行列,5個億噸大港彰顯了廣東水運大省實力;廣州南站、佛山西站等多個集多種運輸方式于一體的綜合運輸樞紐逐步建成,客運站新建的風雨連廊使旅客出行便捷和舒適得到了明顯提升……在加快粵東西北地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全省交通運輸部門著力改進提升運輸服務質量和水平,便捷交通、人文交通、綠色交通、數字交通、平安交通共同發力,為廣東實現“三個定位,兩個率先”的總目標形成助力。粵桂新增兩條省際通道“交通大會戰”首年開門紅在“交通大會戰”的首年,廣東交通建設取得了開門紅。近日,筆者從省交通運輸部門獲悉,2013年,廣東建成高速公路通車項目7個共200公里。其中,梅大高速公路一期建成通車,新增大埔縣通高速;二廣高速公路懷集支線和雲羅高速雙東至榃濱段建成通車,新增2條與廣西對接的省際通道。此外,去年還新開工高速公路項目13項共896公里,其中,粵東西北項目共6項592公里,出省通道項目3個,240公里。其他在建23項1781公里總體進展順利,港珠澳大橋全面推進,海底沉管隧道建設突破“千米”大關,珠海連接線工程全面開工建設。回顧2013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傾力關心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要求把加快粵東西北地區高速公路等快速交通體系建設作為關係全局的戰略工作來抓,舉全省之力打響打贏這場高速公路建設的“大會戰”。去年4月,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廣東2013-2017年高速公路建設計劃》提出,2013-2017年全省高速公路建設項目69項5464公里,總投資7226億元。計劃到2015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6840公里,到2017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將超過8000公里,與陸路相鄰省區各開通4條以上高速公路省際通道。去年7月,省委、省政府出台《關於進一步促進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的決定》提出通過“三大抓手”力促粵東西北發展,其中的重要一項就是加快以交通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加速推進高速公路建設,離不開強有力的組織領導保障。在這場特殊的“大會戰”中,胡春華書記、朱小丹省長、徐少華常務副省長多次深入建設一線,現場督導高速公路建設,幫助解決建設難題。3月份,省政府成立了以副省長劉志庚為總指揮的省高速公路建設總指揮部,省直有關部門領導和各地級以上市市長為成員,形成了省市聯動的工作格局。同時,全省21個地級以上市都成立了以市長為總指揮的分指揮部。各地、各部門齊心協力,�志成城推進高速公路規劃建設。劉志庚副省長每周趕赴高速公路施工現場督導協調解決具體事宜,跑遍了全省21個市。7月底8月初,劉志庚副省長還親自帶隊赴桂湘贛閩4個相鄰省(區)調研,對接出省通道項目。為了有序推進“交通大會戰”,省交通運輸部門報請省政府出台了2013—2017年高速公路建設計劃,明確建設項目、投資計劃和資金需求,提出了大會戰的任務書、路線圖和時間表,並詳細制訂高速公路項目關鍵環節責任目標表,逐一分解目標、倒排工期、落實責任。對於新建高速公路項目,廣東相關部門實施“並聯審批”和“綠色通道”,從而使項目前期審批工作加速加快進行。2013年,共完成2個國家審批項目和5個省審批項目共518公里的核准,以及7個項目初步設計、9個項目(18段)整體用地和3個項目先行用地的批復。在建設模式上,創新推行並出台“省市共建”方案。粵東西北地區新確定的省管高速公路項目,省、市按7:3的比例共同投資,共享收益,共擔盈虧。同時加大財政投入力度,省財政新增財力每年安排50億元5年共250億元用于高速公路資本金,市級資本金正加快落實,全年交通籌融資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為廣東高速公路建設輸入了大量金融“血液”。撤消21個收費站取消31個收費項目“公交一卡通”與港澳互聯互通除了高速公路建設,2013年,廣東普通公路、港航、綜合運輸樞紐等方面建設也呈現“全面開花”之勢,進一步夯實了普通公路和水運發展基礎,為粵東西北基礎設施建設與振興發展“添油助力”。2013年,廣東普通公路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完成了2.5萬公里國省幹線路面檢測評價工作,以及投資29億元的國道205線改造示範工程。縣鄉公路路網結構和通達水平進一步完善,危橋改造力度進一步加大,完成5000公里新農村公路路面硬化。港航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新成果。2013年共建成鹽田港西作業區集裝箱碼頭4#泊位等11個項目,新增萬噸級泊位14個。中科煉化一體化項目碼頭工程等8個項目開工建設,南沙港集裝箱三期等14個續建項目進展順利,珠海高欄港疏港鐵路I期工程順利開工。加快推進大宗貨物綠色運輸北江示範項目,崖門水道、海安航道等6個整治項目基本完成,順德水道、西江等文明樣板航道創建順利。對於交通行業來說,道路運輸服務能力是檢驗行業水平的重要“標杆”。2013年,全省道路旅客運輸車輛達到16萬余輛,高級車約占60%,車輛安全舒適性明顯提高。道路貨物運輸車輛達到91.5萬輛,專用化、廂式化發展趨勢明顯。人們普遍關注的“公交一卡通”則取得新突破,基本實現全省19個地市及港澳地區互聯互通。廣東交通運輸行業繼續實施“公交優先”發展戰略,全省公交車輛達到5.9萬標台,公交運營線路9.1萬公里,公交站亭8.4萬個,全省公交日均客運量3500萬人次,均居全國第一。廣州、深圳、佛山共開行14條地鐵線路,運營里程438公里,全省建成公交專用道1028公里。同時組織開展公鐵聯運,在汽車客運站推廣建設風雨連廊,為旅客提供便利、舒適的出行服務。收費公路管理進一步規範。推進收費公路專項清理,全面整改收費公路年限超期、站距不足等問題。取消收費項目31個,撤銷21個收費站,核減31個項目收費年限,減少收費公路里程651公里。高速公路聯網收費“一張網”工作按省政府要求全力推進。省交通運輸部門還以信息化為引領,著力推進數字交通建設。省綜合運輸體系規劃信息平台(一期)如期投入使用,初步實現“一張圖”規劃管理。繼續推進交通建設和運輸市場信用服務系統等四個信息化重大工程。推進汽車客運站聯網售票工作,13個地市177個客運站實現了與省聯網中心平台聯網。全省營運車輛衛星定位監管系統逐步實現與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兼容,並與客車IC卡進出站監管系統聯網聯控。全省道路運輸一號通96990試運行以來,實現群�“零投訴”。完成網上辦事大廳建設,18項行政審批事項,12項非行政審批事項(共計89個子事項)實現在線申報、審批。此外,還積極推進全國高速公路幹線通信系統建設。省交通運輸廳綜合監控中心大廳基本建成並投入使用,�動西江86公里數字航道建設。運輸行業轉型發展初顯成效簡政放權“試水”改革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2013年,廣東交通運輸系統持續深化改革創新,不斷提高行業管理水平,從而在行政審批、行業法規和標準規範、投融資建設體制機制等方面改革“試水”,並取得突破性進展。在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領域,對於普通公路和水運項目審批而言,協同省發改委進一步簡化審批程序、下放普通公路(橋樑)審批權限,路面改造工程回歸養護工程屬性,取消自存倉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環節,交由各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直接審批建設方案,公路養護工程直接審批施工圖設計。行政審批事項繼續精簡,交通運輸企業安全生產化達標(二級)評定的職能轉移給符合條件的社會組織承擔。完成汽車客運站站級評定省級職能轉移,外商投資道路運輸業辦事流程進一步理順。行業法規和標準規範工作取得新進展。《廣東省道路運輸條例》經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將於今年5月1日起實施;城市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實施意見已印發全省執行。地方標準建設不斷加強,出台了《廣東省高速公路設計標準化管理辦法》、《高速公路隧道LED照明施工技術指南》、《廣東省高液限土施工技術指南》等6個行業地方標準。�動了交通發展戰略、高速公路收費政策及智能交通頂層設計等研究工作。同時,廣東高速公路建設的投融資建設體制機制取得新突破。省交通運輸廳創新建設模式,廣佛肇、興華高速公路等項目實施“BOT+EPC”模式,積極探索武深、寧莞高速公路等項目按BT模式建設,引導社會資金積極參與高速公路建設。此外,不斷加強技術創新和應用,大力開展和推廣運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等方面的研發。推廣LED照明在交通領域的應用,推進建設材料循環利用。推進高速公路聯網收費、電子不停車收費(ETC)工作。注重交通建設的生態效應,全年共完成1000公里公路生態景觀林帶建設。加快運輸方式轉型升級,推廣發展綠色低碳交通。2013年,廣東加快推動甩掛運輸發展,全省甩掛運輸車輛達到14.6萬台,新增1.8萬台,國家甩掛運輸試點項目達到11個,新增3個。推廣中短途道路客運車輛使用LNG等清潔能源,積極推進新能源車輛在公交領域的應用,目前全省已有17個地市共1萬余輛公交車以新能源作為動力。2013年,廣東水運結構轉型發展初見成效,實現了從年初40%的企業虧損到年底85%的企業盈利的良好轉變。同時推進內河船型標準化工作,淘汰老舊小型船舶500艘/13萬載重噸,投入30億元新增和改造400艘船舶/60萬載重噸運力,平均運力超過1500載重噸/艘。國內最大散貨運輸企業之一,中海散貨運輸有限公司落戶廣東,國內僅有的兩家LNG水運企業經營資格之一將由中海油陽江實業有限公司取得。推進實施“珠江門戶”戰略,以廣州航運交易所為重點積極打造航運服務集聚區,全年航運服務交易額突破20億元,實現行業產值260億元,全國第二。港口服務能力不斷增強。隨著珠海、虎門港跨入“億噸大港”的行列,全省億噸大港達到5個。珠江口港口群積極拓展內外貿航線,開闢國際集裝箱班輪航線超過250條,馬士基1.8萬標箱的集裝箱船掛靠深圳港,歐洲、北美市場繼續鞏固,東盟、南美、非洲等新興市場港口合作不斷加強,讓“廣貨”遠銷世界各地。廉政監督打造高速建設“陽光工程”安全形勢“穩中向好”交通運輸,安全為先。筆者從省交通運輸部門獲悉,2013年,全省交通運輸行業安全形勢總體“穩中向好”:共發生安全事故349宗,死亡405人,同比下降16.1%和18.4%。交通生產安全形勢趨好,離不開扎實推進“平安交通”建設。廣東省交通運輸部門全面推進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工作,全面開展百日安全生產大檢查。加強百日大檢查督查力度,共組織了各級督查組3710個,出動督查人員10.2萬人次,督查企事業單位4.7萬家,場所2.3萬個,發現並整改問題(隱患)3萬余個。加強路政執法,共清拆違法建築物、構築物兩千余處、違法廣告標誌2596處、高速公路違法廣告標牌設施694塊。開展道路、水路運輸市場整治,促進運輸市場更加健康有序。全省共查處違法案件24.3萬余宗,其中,道路運輸違法案件16.53萬宗,水路運輸違法案件350宗;強化車輛超限超載治理,查獲超限超載車輛7.8萬輛次,卸載車輛6.7萬輛,卸貨累計116.5萬噸。扎實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省交通運輸廳狠抓學習教育,深入基層一線開展討論式、調研式和體驗式學習,廣泛聽取幹部群�意見建議,針對存在問題認真制定整改方案,狠抓整改落實,廳黨組向社會作出9項公開承諾,嚴肅開展13項具體整改、15項專項整治、29項制度建設。同時,在工程建設領域創新監管模式,聯合成立了省高速公路建設廉政監督與效能監察專責小組,加強廉政風險防控和效能問責,保障全省高速公路建設廉潔、規範、高效,從而打造“平安工程”、“廉潔工程”、“陽光工程”。新年展望2014年是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是全面實現“十二五”規劃目標的關鍵一年。全省交通運輸行業將朝著全力加快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全面改進提升運輸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推進交通運輸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積極推動交通運輸低碳綠色和創新發展,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努力構建平安和諧的交通運輸發展環境的方向不斷推進,給力全省經濟社會穩定運行。全省交通運輸部門要全面深化改革,銳意進取,促進交通運輸事業持續健康發展。一是以改革促發展,加快完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二是以改革促民生改善,提高交通運輸公共服務水平;三是以改革促創新,加速交通運輸行業轉型發展;四是以改革促職能轉變,加強法治政府部門建設。1.全力以赴加快以高速公路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攻堅克難,乘勢而上,確保高速公路建設再上新台階。計劃建成高速公路8項586公里,新開工8個項目938公里,確保其它在建、續建高速公路30項2093公里按計劃推進。2.著力改進提升交通運輸服務水平科學規劃布局,推進綜合交通運輸協調發展。堅持以人為本,不斷提升客運服務水平。發揮主體作用,不斷提升貨運服務效能。3.切實加強交通運輸行業治理推動改革,轉變職能。深化行政審批事項改革,不斷優化和完善行政職能,進一步轉移或下放行政許可及業務管理事項。完善法規,依法治理。加強收費公路監管。全力推進全省高速公路聯網收費“一張網”工作。推進市場監管體系和標準化建設。4.加快完善智慧交通發展基礎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實施數字交通發展戰略。加快交通運輸信息化智能化建設。5.深入推進交通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牢固樹立綠色交通發展理念。開展綠色循環低碳交通運輸體系能力建設。全面推廣節能減排。6.大力打造平安交通全面構建安全生產長效機制。深入推進“平安交通”創建活動。加強應急保障能力建設。數說成就20萬公里——至2013年底,全省公路通車總里程達20萬公里,公路網密度達112.98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5705公里。6000萬噸——航道通航總里程1.2萬公里,等級航道4667公里。港口碼頭泊位2975個,其中萬噸級泊位271個,新增港口貨物年通過能力6000萬噸。60億人次——全省公路水路客運量、旅客周轉量、貨運量、貨物周轉量分別達到60億人次、2780億人公里、29億噸、1.2萬億噸公里,同比分別增長8.4%、12.1%、16.2%、29.9%。港口貨物、集裝箱年吞吐量分別達15.5億噸、5000萬標準箱,同比增長10%和5%。超額55%——全省交通基本建設完成投資960億元,較原計劃超額完成26.5%。其中,高速公路完成投資650億元,較原計劃超額完成55%;國省道60億元,地方公路130億元,公路客貨站場4.5億元,港口建設110億元,航道建設5億元。撰文:彭國華 粵交綜編輯統籌:李國飛圖片說明:;;迷你倉出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niddy4 的頭像
    miniddy4

    miniddy4的部落格

    miniddy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