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郭濤報道 在深圳,倉有一家成長速度很快的手機廠商,僅用兩年時間就使其手機銷量邁進全球前十強。創造這一“超音速”發展奇跡的究竟是何方神聖?它就是由張文學創立的深圳市基伍移動通訊設備股份有限公司。 瞅準時機 代工手機 都說湖南人聰明,來自湖南邵陽、畢業于清華大學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專業(EMBA)的張文學不僅聰明,還有一雙敏銳的慧眼。 1998年,張文學開始做品牌酒的推廣分銷,幾年的零售經驗使他受益匪淺,“以快打慢”的商業營銷心得更深刻地影響著此後的創業歷程。2003年,張文學決定轉型,與他的幾位兄弟在深圳以貼牌代工手機起步。2004年,張氏五兄弟開辦了傑而望模具公司,生產手機外殼。 沒過多久,在與一位卡塔爾客戶的接觸中,張文學敏銳地捕捉到了印度、東南亞、中東和非洲市場的商機。於是,張文學迅速把手機殼料廠升級成為整機製造廠,取名“京維天”,為新興手機品牌做代工。 張文學把生產出來的樣機帶到廣交會,很快就吸引了來自印度、阿聯酋等地的品牌手機廠商。此後,京維天開始為這些品牌商做手機代工。短短一兩年時間,京維天的業務越做越大,訂單遍及東南亞、南亞、西亞和非洲。而京維天的市場迅速做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張文學的一項創意。由於不同地區的品牌商對手機功能有著不同的要求,有的希望聲音大,有的希望屏幕大,於是張文學將手機的通話、收發短信等基本功能集合成固定基礎模板,然後根據客戶的不同需求,選擇不同的擴展功能搭載到基礎模板上,受到客戶普遍歡迎。 然而,市場風雲變化莫測。幾年間,深圳出現了一大批手機代工工廠,他們以更低廉的價格衝擊著訂單市場,而張文學的公司原本10%的毛利率逐漸變成了不到5%。“同樣一款手機,做代工的利潤現在只有3-5元,而自有品牌手機的毛利率則能達到售價的10%左右。”張文學說,必須從代工生產轉向自創品牌,因為做代工風險太大,而自創品牌盡管開始不容易,投入也大,但是充滿了希望。 獨辟蹊徑 自創品牌 張文學不再與那些代工廠一樣死拼價格,更不願犧牲產品品質來謀求微薄利潤。張氏五兄弟經過半年的調研和協商,決定創立自主品牌基伍(G’FIVE)。深圳市基伍移動通訊設備股份有限公司由此成立,張文學任董事長,並且敲定產品價格定位比“山寨”手機高20%,但又比一線品牌手機低20%。 為了確保產品的mini storage能穩定,張文學一開始就選定富士康、比亞迪等工廠為其配件代工。適逢國際金融危機來臨,讓他能以合理的價格和檔期與這些大廠合作。為控制成本,張文學沒有像多數廠商那樣,採用價格貴、集成度高的聯發科平台,而是選擇了可以針對不同市場及語言、底層協議更佳的英飛凌平台,手機成本隨即降低近半。 此後,基伍緊貼區域市場需求,依靠快速的研發體系、適應不同地區需求的各種功能、常年維持在200款以上的新產品數量、性能穩定及良好的售後等綜合實力,很快打開了市場局面。2008年年末,基伍同時進軍迪拜和印度兩個市場,半年後就成為迪拜市場佔有率第一、印度市場佔有率第二的手機品牌。2010年,基伍在印度市場出貨量高達3500萬台,市場佔有率達21%,成為印度手機市場的“老大”。 2011年,基伍一舉推出6款智能手機、5款音樂手機及一款平板電腦,並計劃用3年時間使基伍手機在國內的銷量占到其全球銷量的30%。與此同時,基伍也在發力線上和線下兩個市場。 颶風出擊 再造傳奇 2012年,張文學率領團隊完成了一次重要的企業變革,他將這次變革定義為8個字“颶風出擊,再造傳奇”。 與以往不同,張文學希望把團隊打造成具備軍事化素養的高績效隊伍,“你只要比對手出招更快,任何武功都能破解。但前提是你要猜出對手的出招意圖,在對方出手瞬間進行阻截”。基伍在每片市場上都設有一個總代理,總代理可以自己發展二級代理,但二級代理必須納入基伍的渠道管理體系中。此外,基伍在每片市場上還會設立一個分公司,分公司總經理相當于基伍在當地的老闆,可以利用一切資源開展營銷,但必須在一年內做到5%的市場份額。分公司必須熟悉當地消費者的需求,並將需求傳達到基伍的產品設計端。 2012年,基伍在全球推出40餘款智能手機,以滿足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消費群體。截至2012年年末,基伍手機總銷量跨越1億大關。2013年,基伍正式推出“大7”手機。“大7”手機通過天貓商城進行預售,短短兩天內銷量過萬台,高峰期每分鐘銷售8台。而基伍即將推出的一款新型智能手機,則是對基伍“未來發展綱要”所定義的建立城市和家庭移動終端解決方案的進一步呈現。 “中國品牌必然紅遍世界!”——這句話出自張文學的微博。在他心中有一個夢想,要把基伍做成服裝品牌中的ZARA和汽車品牌中的TOYOTA,最終成為移動終端產品製造的領導者。迷你倉
- Dec 30 Mon 2013 12:15
基伍移動:讓中國手機儘快紅遍世界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