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民間資本正在做一場“銀行夢”,新蒲崗迷你倉它們距離民營銀行僅僅一步之遙。 據媒體報道,目前浙江省的溫州和台州,福建省的泉州,廣東省的佛山和深圳等地均在積極申報民營銀行項目。 而隨著近期銀監會的支持表態,民營銀行設立在法律和政策上已無阻礙。民間資本蓄勢待發,爭奪民營銀行的試點席位。坊間傳言,首批民營銀行或下半年推出,可能鎖定兩家:1家在北京;1家在溫州。 大勢所趨 “現在不是考慮能不能辦民營銀行,而是什麼時候民營銀行落地。”8月7日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周德文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我們正在等待實施細則。” 民營銀行的話題最早可追溯到10年前,2003年志高控股董事局主席及行政總裁李興浩就曾籌辦廣東第一家民營銀行“南華銀行”,最終因政策壁壘而折戟。 今年舊事重提。6月1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金融機構重組改造,探索設立民間資本發起的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和金融租賃公司、消費金融公司等。此後,7月5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提出“嘗試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設立民營銀行再度進入公�的聚光燈下。 其後,事情有了突破性進展,連對設立民營銀行態度最謹慎的銀監會也表示了支持。7月31日,在銀監會召開的2013年上半年全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工作會議暨經濟金融形勢分析(電視電話)會議上,銀監會主席尚福林首次對外提出“試辦自擔風險的民營金融機構”。並披露了設立民營金融機構的基本要求,這一基本要求是:自擔風險民營金融機構的要義在於發起人承諾風險兜底,避免經營失敗損害存款人、債權人和納稅人利益。 “設立民營銀行,原來最大的障礙是銀監會,現在銀監會已放行。民營銀行設立在法律和政策上已無阻礙。”周德文說,“溫州民間資本正衝刺第一家民營銀行。” 回顧以往,在民營銀行的問題上,地方政府在與銀監會的無數次博弈中,從無勝算。最近一次博弈追溯到2012年9月28日,溫州市政府對外公佈一消息:“小額貸款公司股東及民企可以作為村鎮銀行的主發起人。”而這違反了銀監會《村鎮銀行管理暫行規定》中的“村鎮銀行最大股東或唯一股東必須是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規定。此後,溫州金融辦上報了兩家小貸公司作為主發起人轉制為村鎮銀行,以及3家民營企業作為主發起人發起設立村鎮銀行,結果是石沉大海,未能通過銀監會這一關。 業內人士指出,銀監會既擔心民間資本帶來的風險,也擔心打開民營銀行大門後,衝擊現有300多家銀行的壟斷利益。 而最近地方政府與銀監會的博弈發生了逆轉。7月22日,溫州宣佈成功發行首批小貸公司定向債(以下簡稱“小貸債”),不料小貸債發行幾天後就受到銀行的抵制,7月25日,當地銀行通知相關小貸公司若要發行小貸債,必須先歸還向銀行貸款。這是因為銀行仍執行銀監會2008年5月頒佈的《關於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中的小貸公司從銀行業金融機構獲得融入資金的餘額,不得超過資本淨額的50%的規定。而小貸債可能使50%的融資比例限制被突破。地方政府與銀監會的博弈再起,不過很快銀監會做出了讓步,發行小貸債的小貸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8月2日,相關銀行已取消了對發小貸債的企業回收貸款的要求。這一事件表明,銀監會對民間資本的態度正在轉變。 “現在銀監會放行民營銀行,因為這是大勢所趨,無法阻擋。”周德文如此評價。 “就創辦民營銀行而言,來自政府方面的阻力會越來越小,但民營銀行在實際的經營當中的制約因素依然會不少。”志高控股董事局主席及行政總裁李興浩認為,因為這是一個新事物,還處在試驗階段。 “我們是第一家申請民營銀行的小貸公司。”8月7日,蒼南聯信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信小貸”)董事長陳開雲告訴記者,去年10月份,聯信小貸就申請轉制為村鎮銀行。 作為溫州市爭取小貸公司優先轉化村鎮銀行試點的兩家企業之一,聯信小貸是溫州小貸的標杆,它既是溫州市首家小貸公司,也是浙江省首批10家試點小貸公司之一。 期待利率市mini storage化 不過,陳開雲也曾對記者坦承:“如果小貸公司作為村鎮銀行的主發起人,我們願意轉制為村鎮銀行;但如果是銀行作為主發起人,我們對轉制村鎮銀行沒有積極性。” 為什麼小貸公司要爭取村鎮銀行的主發起人地位?事實上,“小貸公司作為村鎮銀行的主發起人”,即是民營銀行的一種。 據周德文介紹,設立民營銀行主要有三大途徑:一是通過小貸公司作為主發起人轉制為村鎮銀行;二是農村信用合作社等國有資本退出,允許民間資本進入,改製為民營銀行;三是民營企業重新申報設立民營銀行。 不少小貸業內人士認為,如果不能成為民營銀行,而由銀行作為主發起人,小貸公司就算能轉制村鎮銀行也不過是在原來的銀行機制下,再克隆一個小銀行。它等於民營資本把小貸公司拱手讓給銀行,沒有話語權,也不利於打破目前金融壟斷的格局。但如果允許成立民營銀行,許多找不到出路的民間資本將會積極投入到民營銀行的隊伍,支持區域經濟和實體經濟的發展。 不過,相對那些積極爭取民營銀行機會的態度,市場上也有另一種不同意見。“許多民營老闆們認為利率沒有市場化,現在做民營銀行,很難拉到存款,難賺錢,所以普遍興趣不大。”廣州小貸行業的資深人士蕭婄告訴記者。 許多民企對做民營銀行沒有興趣。記者致電阿里金融,阿里金融的相關負責人就明確表示,阿里不會做民營銀行。事實上,“目前村鎮銀行的資產回報不如小貸公司,一般村鎮銀行淨利潤率最好的也只是在6%~7%,有的只有2%~3%。而小貸公司的淨利潤率一般都在10%。”一位小貸公司的老總告訴記者。 陳開雲也承認,村鎮銀行目前普遍沒有小貸公司的利潤高,而民營銀行要跟現在的銀行競爭,先天條件不足,不過“轉制成村鎮銀行考慮的是持續發展,它的生命力要比小貸公司長”。陳開雲說,“小貸公司轉制後可以尋找一種比較靈活的經營機制來開拓市場、拉存款和放貸,民營銀行也有自己獨特的競爭方法。” “我們希望將來能轉制成村鎮銀行。”廣州市華易小貸公司總經理曾春茂也告訴記者,“盡管目前看來村鎮銀行的收益普遍低於小貸公司,但最終效益如何,還要看具體的經營和管理團隊,銀行的杠杆大於小貸公司,有機會賺更多的錢。” 而李興浩也告訴記者,許多民營企業家朋友都有進軍銀行業的想法。而在當環境許可、內部各方面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志高集團會考慮設立民營銀行。“民營銀行也是民營企業,它們一定能在吸儲策略以及客戶服務戰略方面有更大的突破,甚至會成為金融創新的重要推動能量。”他認為,民營銀行的弱勢,往往可能轉化為後發先至的優勢,關鍵是政府和相關監管部門對於民營銀行的金融創新在政策層面要留有足夠空間,並對金融創新要給予法律保護。 據悉,多地都在申請創立民營銀行,“傳言準確度高。溫州是綜合金融改革試驗區,設立民營銀行具有經濟意義;而北京是首都,設立民營銀行具有政治意義。”周德文如此評價,銀監會正協同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工商總局、國務院法制辦制定設立民營銀行的細則。 截至記者發稿,銀監會未對記者就民營銀行一事的提問做出回應。 中國民營銀行艱難成長史 1996年1月,新中國成立後,首家主要由非民間資本入股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中國民生銀行誕生。 2003年,志高控股董事局主席李興浩籌辦廣東第一家民營銀行“南華銀行”,最終因政策壁壘而折戟。 2004年6月底,由中瑞財團的四大股東——泰力實業、奧康集團、神力集團及國光投資有限公司發起籌建的“建華民營銀行”也因政策限制最終夭折。 2004年8月初,由國企控股,廣廈集團、吉利集團等15家民營企業參股組建的民營銀行——浙江商業銀行在杭州成立,其民營資本占比超 85%,民資占比超過民生銀行。 2005年,央行在四川、山西、陝西、貴州4省進行了民間資本放貸試點,一種完全由民間資本構成的“只貸不存”的“小額信貸組織”開始試行。 2013年7月5日,國務院下發《關於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嘗試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等金融機構。” self storag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niddy4 的頭像
    miniddy4

    miniddy4的部落格

    miniddy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